一男子欠款20万元,被法院判决还款后拒不执行,与法官“打游击”,失踪4年。近日,他乘坐Z155次列车准备去外地时,在开车前一分钟,被发现线索前来堵截的海淀法院的执行法官抓获,被处以司法拘留。两天前其朋友赶到法院,替他一次性交清了欠款。
8月11日晚,Z155次列车离站前一分钟,一个中年男子行色匆忙地出现在北京站的站台上,准备上车。凭借着手里身份证复印件上模糊的照片,在此蹲守的海淀法院执行法官辨认出该男子正是被执行人张某。于是,法官与法警上前向其出示了证件,阐明案由,将该男子带回法院。
结合具体案情,法院决定依法对张某采取司法拘留措施。深夜1时许,被执行人被送到了拘留所。两天前,张某的朋友来到法院,替他一次性交清了欠款。历时4年的执行案件终于执结。
四年前,申请人王某和被执行人张某还是朋友,张某分两次向王某借了20万元,却逾期没还款。多方催讨无果,王某将张某告上了法庭并胜诉,但张某仍拒不还款。王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法院冻结了张某的银行卡号,卡里却空空如也;查封了张某名下的一辆津牌汽车,但也仅限制了该车的交易,要找到这辆车很难;此外,查封了张某的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却仅冻结了400多元,只够支付十来天的迟延履行滞纳金。最关键的一点,张某本人似乎消失了!
四年来,被冻结银行卡号、上失信和限制高消费名单的张某大多数时候销声匿迹,极偶尔露出踪迹。一次,执行法官魏海涛好不容易得知张某的临时工作地,匆忙赶到时,张某又已消失。另一回,法官得知张某在某地临时停车,火速赶去堵人,却还是扑了个空。
申请人王某已到外地工作,却因此案,每月来京到法院参加庭长接待日。其他时间,王某也会隔三岔五找魏法官了解执行进展。
法院对付失信被执行人实行执行联动机制,由此反馈了张某出行的车票信息。根据该信息,法院提前布控,最终找到了和法院“打游击”4年的张某。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