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召陵区 党建引领“四步走”决胜脱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2020-04-28 17:20:29|来源:河南日报|专栏:信用动态

分享到

4月22日,记者在漯河市召陵区委组织部获悉,该区强化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统筹工作部署,党建引领“四步走”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压实第一责任。持续推行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第一责任清单,把脱贫攻坚作为乡科级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和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制定区级主体责任、乡级具体责任、行业部门专项责任、驻村帮扶责任、村级包干责任和督查巡查责任等6个不同层面的责任清单,明确工作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实行任务清单“双分配”、落实情况“双报告”、结果“双告知”制度,落实情况全程清单化管理,推动行业扶贫政策精准、及时、有效惠及贫困群众,打通了政策落实“最后一米”。

    实施精准战术。健全社会扶贫机制,推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扶贫,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加强政策扶持,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产业扶贫带动能力,全区“两新”组织建设扶贫示范基地26个,形成了攻坚合力。坚持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突出产业扶贫,全区培育了召陵镇白庄村富硒产业园、万金镇郭庄村蘑菇生产、青年镇青年村艾草种植等49个产业扶贫基地,贫困户年增收1500元以上,2665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了就业。

    建强攻坚队伍。在原有79名驻村第一书记延长驻村时间外,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和重点村,又新增派第一书记26名,通过“压担子、教方法、抓奖惩、当尖兵”等措施,确保驻村“五天四夜”履职到位。从区直机关中选派68名优秀党员干部,到脱贫攻坚重点村担任脱贫攻坚结对联络员,参照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职责管理;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分包村和贫困户,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营造了基层党员齐抓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强化基础保障。整合各类资金,新建、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7座,全区所有村达200平方米以上,巩固了脱贫攻坚阵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驻村第一书记和结对联络员专项扶贫资金及工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落实村级运转经费增长机制,2020年全区村党组织书记报酬每月增长到3000元。全面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消薄”行动,进一步探索“1+6+N”村集体经济产业园模式,建设区、镇、村三级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努力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子。

文章搜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